來源:未知 日期:2020-05-29 點擊:179 屬于:行業(yè)新聞
既淵且博,強立深基。以書院之精小,觀乾坤之博大。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正在報名中!
5月12日,清華大學強基計劃啟動會暨書院院長聘任儀式隆重舉行。統(tǒng)籌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人才培養(yǎng)的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五個書院正式亮相。李艷梅、王中忱、梁曦東、劉錚、李俊峰五位教授從邱勇校長、陳旭書記手中接過聘書,成為五個書院首任院長。
聘任儀式后的清華大學2020年全國重點中學校長會上,李艷梅、王中忱、梁曦東三位書院院長分別面向中學校長解讀書院制培養(yǎng)。未央書院、探微書院、行健書院,在數理基礎科學、化學生物學以及理論與應用力學等基礎學科外,特設了21個工程銜接雙學位方向,滿足書院學生由理至工的拓展選擇,修學儲能,實現真正的寬口徑培養(yǎng),為你的未來擘畫更多可能。
選擇清華大學強基計劃,你將體驗理工的嚴密優(yōu)美,搖曳于朗月清風的書院理想之中。探微窮理、自強行健、青春未央,書院雖小,卻愿以無限精雕細琢,成就育人格局之大。更重要的是,成就每一個優(yōu)秀的你!
今天,清小華為大家?guī)?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font-size: 12pt;">梁曦東教授對于未央書院的精彩解讀。
主講人介紹
梁曦東,未央書院院長,電機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IET Fellow、CSEE Fellow,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梁曦東教授2001-2007.12任清華大學電機系系主任,2009.10-2013.7任青海大學校長,2005-2019.9擔任清華大學電力系統(tǒng)及大型發(fā)電設備安全控制和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梁曦東教授的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tǒng)高電壓有機外絕緣、大容量高壓輸電技術。在高電壓有機外絕緣材料及綜合老化,外絕緣沿面放電、交直流復合絕緣子等方面的研究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是我國電力系統(tǒng)有機外絕緣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電力科技一等獎,山東省及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國際大電網委員會CIGRE杰出會員,INMR絕緣子技術終身成就獎,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1906獎等國內外獎勵及榮譽。
選定清華,長樂未央
感謝大家對清華未央書院的關心!在這里我想用“選定清華,長樂未央”為題,來介紹一下在中國頭一份的清華“理+工”雙學位書院。
01 以“理+工”雙學位書院落實強基計劃
未央書院是清華大學為落實“強基計劃”而新成立的“理+工”雙學位書院。我認為“強基”可以從三方面來理解,即“強學生之基、強學科/學校之基、強國家之基”。
未央書院的名稱來自清華校歌“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寓意清華為五湖四海的學生們提供優(yōu)越、優(yōu)美的求學氛圍,學生們在春風化雨般的育人環(huán)境中,無比快樂地成長,奠定人生深厚的事業(yè)基礎,鎖定今后成長最好的起點,“強學生之基”。
雖然教育部正式推出強基計劃是2020年1月,但清華圍繞教書育人的研討和改革早已持續(xù)多年。清華把教書育人的理念凝練為“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句話。以未央書院為代表的三個理工相結合的書院,正是清華長期教書育人理念的貫徹和深化,探索“理+工”雙學位的本科育人新方式,“強學科/學校之基”。
國家要求將“強基計劃”聚焦在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我們發(fā)揮清華的工科優(yōu)勢,在國家亟需而清華一流的工程專業(yè)方向上,為國家在關鍵領域培養(yǎng)理工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強國家之基”。
將三方面“強基”理解概括成一句話,便是清華提供最好的育人環(huán)境,把學生的發(fā)展和國家的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
學位授予是很嚴肅的,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9年7月頒布的《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管理辦法》中第15條明確提到高??梢栽诒究茖W生中設立雙學士學位的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項目,這就為清華設計“理+工”雙學士學位提供了上位法的依據;該管理辦法要求所依托的學科必須屬于兩個不同的學科門類,未央書院的“理”和“工”正是屬于不同的學科門類;該管理辦法還要求必須通過高考招收學生,未央書院從高考的“強基計劃”中招生,完全滿足學位管理辦法的要求,學生畢業(yè)達到要求即可授理學和工學雙學位?,F在是該管理辦法頒布后的第一次高考招生,所以清華的“理+工”雙學位是全國的第一次,不同于以往的第二學位和輔修學位,未央書院的理學和工學雙學位是并列的。
02 未央書院的理+工雙學位培養(yǎng)
未央書院的育人理念和目標可概括為“成人成才,通專融合,本博貫通”。成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學生們在大學不僅僅是學知識。成人遠比成才更重要,這正是清華育人理念中“價值塑造”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傳統(tǒng)文化對教師教學的要求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傳道”也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希望培養(yǎng)的是具有健全人格、開闊視野的優(yōu)秀人才。“成才”的要求具體說就是“通專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要有機融合在一起。專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要求則是“本博貫通”,大學本科四年只是在清華的第一個階段,我們希望未央書院的學生們在畢業(yè)時大部分能夠進入研究生,按照“本研貫通”或“本博貫通”的方式繼續(xù)培養(yǎng)。國家和清華都要求對“強基計劃”的學生在未央書院銜接的工程方向優(yōu)先免試推薦研究生,這才是讓學生的“強基”發(fā)揮作用。
未央書院從高考報名的角度屬于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畢業(yè)生獲得的是“數理基礎科學”的理學學士學位和未央銜接的某工程方向的工學學士學位。將加強的基礎科學學習結合到清華優(yōu)勢的工程學科方向發(fā)揮作用,這正是理工雙學位設計的意義所在。
作為清華規(guī)模最大的“理+工”雙學位書院,未央書院所銜接的是清華12個一流的優(yōu)勢工科院系,他們是:建筑環(huán)境、土木水利、環(huán)境工程、機械工程、精密儀器、能源動力、工業(yè)工程、電氣工程、微納電子、軟件工程、工程物理、材料科學與工程。未央書院的學生與書院內其他院系的學生在同一課堂內上通識教育課,書院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學習活動,讓不同院系的學子有充分的交流、碰撞、切磋機會,這也是書院制培養(yǎng)比通常院系培養(yǎng)的優(yōu)勢之一。
清華的工科在國內外赫赫有名。清華的工程教育始于1926年成立的工程系,分為土木、機械和電機三科,1932年清華成立工學院,全部的三個系即為土木系、機械系和電機系,加上1946年創(chuàng)建的建筑系,清華大部分工科院系都是從這幾個系成長出來的。如今他們的大部分又匯聚在未央書院,可以說未央書院的十二個工科院系繼承了清華大部分工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基因,繼承了清華長期形成的工科優(yōu)勢和深厚的學術底蘊,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雄厚的實力,在國家建設中功勛卓著、名師輩出,贏得了崇高的國內國際聲譽。
“理+工”的雙學位結構無疑具有強大的優(yōu)勢,理學學位的獲得表明學生具備了扎實的數理基礎,再與工學方向銜接,能夠為學生們的未來成長提供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雖然理工結合也可以在進入研究生之后,但若能從本科階段就開始理工結合,也是很好的探索。
未央書院理工結合的模式并不是今年突然提出的,清華大學從1998年創(chuàng)立授理學學士學位的基礎科學班開始,22年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央書院是把基礎科學班在不同工科方向的訓練集中到一個工科方向。未央書院匯聚了人才培養(yǎng)的巨大優(yōu)勢。比如強大的師資力量和眾多高水平科研平臺,十二個院系擁有兩院院士42人,國家杰青108人,優(yōu)秀青年學者一百多位;擁有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工程中心和技術中心,以及數十個省部級科研平臺。
未央書院專門定制了“理+工”雙學位的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課程體系優(yōu)化重組,將數理基礎和工科專業(yè)的知識架構進行有機融合,經過理學、工學和學校教學委員會多方審核后實施,致力于培養(yǎng)合格的理工結合人才。未央書院在教學模式上也提出新要求,選聘最優(yōu)秀的教師,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和探索式學習。
清華將書院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新特區(qū)”,國際化、小班化、導師制等配套的保障措施眾多,不同學科背景的青春少年在精心營造的濃厚學習氛圍中互相啟迪、共同探討,與大師零距離交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春風化雨樂未央”。
03 如何做最重要的選擇
高考選志愿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選擇,中學生對數理化的理解與大學的專業(yè)有很大差別,很多高三學子面臨眾多誘惑時往往不知所措。其實面臨重大選擇時不宜做精細比較。社會發(fā)展很快,太精細的選擇意義不大,大方向的選擇是最重要的。越是重要的選擇,越應該看大方向。工科是與國民經濟關系最為密切、影響最為直接、社會需求最為廣泛的學科,中國的發(fā)展需要工業(yè)現代化的升級。工業(yè)基礎對于一個國家意味著什么,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把個人的發(fā)展與國家發(fā)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順應國家發(fā)展大方向的選擇不會錯。
未央書院的理工雙學位優(yōu)勢十分明顯,歡迎數理基礎扎實,有志于在國家亟需的關鍵領域做出貢獻的學子加盟未央書院。
“選定清華,長樂未央”!這是我們對優(yōu)秀學子的期待、對學生培養(yǎng)的承諾、也是對學生長遠發(fā)展的美好祝福!